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动力源
民营企业是区域发展的主力军
4月27日,我区召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。总结回顾近年来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,表彰一批贡献突出的模范企业家和优秀建设者。
副市长、区委书记史志军指出,召开大会就是要进一步确立民营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,在全社会营造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,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发展干劲,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转型腾飞,为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武进提供有力支撑。区长戴士福主持会议。臧建中、江建文、顾伟国、叶明华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。
会议颁发了武进区民营经济发展模范奖
▼
点击图片看大图
武进区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奖
▼
武进的民营经济有哪些亮点,跟随小编来瞧一瞧!
1
打造智能智造强区
“没有自主创新、没有核心技术,我们永远只能是国际巨头的‘打工仔’。”瑞声创始人潘中来的一番感慨,让众多武进企业深有感触。
作为一家从武进走向国际的民营企业,瑞声以创新激发活力,加快成果转化,成为世界最大的声学元件制造商,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。全球每两部高端手机,就有一部使用瑞声产品。
“历经8年研发投入,我们的光热发电科技成果已经进入到产业化的关键阶段。”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国兴说。从传统纺织业起家,到国内最早进入光热领域的行业开拓者之一,俞国兴深知转型不易和创新要义。
智能化,让实体经济有了核心竞争力;向智能制造跃升,主体是企业。去年,我区出台《武进区“互联网+工业”三年行动纲要(2016—2018年)》,更加突出对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新业态的支持,引导和帮助企业用好电子商务、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实施协同创新和智能转型。
2
做好“互联网+”算术题
对于“互联网+”,武进的热情早已燎原。
2016年,我区出台了《常州武进区“互联网+工业”三年行动纲要》,顺应“互联网+”发展趋势。诸多传统企业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搭上“互联网+”快车,实现逆势增长。
去年双十二,江苏中鑫德赛木业有限公司销量大增,成为传统企业搭乘“互联网+”的典型。早在2011年,中鑫涉足电商入驻淘宝,并快速在国内一批主流电商平台上建立商城,全年销售突破八千万元,同比增长40%。
2016年双十一,位于西太湖电商产业园的嗨购科技指挥部,在当天的23时19分冲过亿元大关,成为天猫国际首个破亿商家。嗨购项目团队从2016年6月份起就开始筹备一系列工作,联合品牌商在保税仓备下了2.5亿元的货,相比2015年增长了666%。
顶呱呱服饰、贝尔地板、新阳化工、国强镀锌……如今,武进的众多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展全网营销。其中,顶呱呱服饰2016年的“双11”网络销售突破3500万;“贝尔地板”稳坐天猫地板品类第一把交椅。
3
走出去,“掘金”一带一路
随着国家战略“一带一路”进程的加速推进,民营企业加入了浩荡的出海大军,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一起,带动了中国新一轮海外“掘金”热潮。
江苏华大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借助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机遇,凭借环保型房屋走出国门。公司与马来西亚霹雳州、沙巴州签订环保房屋工程协议,还成功登陆泰国、菲律宾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纳米比亚、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。
2011年,创办于1999年的同和纺机,做了个大胆的决定,进军纺机主机市场,并将主机推向全球市场。在纺织机械领域,日本和德国的产品始终最“吃香”。如何让客户了解到,同和的产品质量不输日本、德国,价格却更为实惠,这着实花费了一番功夫。庆幸的是,通过同和的不懈努力、以及产品更优的性价比,已经成功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。
像华大房屋、同和纺机一样,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找到广阔发展空间的武进企业有不少。根据区商务局的统计,我区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类,分别是对外贸易、对外投资、对外承包工程。对外贸易方面,2016年,我区对“一带一路”中的59个国家有贸易往来,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.41亿美元,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5.76%;对外投资方面,我区企业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、印度、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投资合作;对外承包工程方面,去年我区共有3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承接境外工程项目,新签合同额合计为1.06亿美元。
副市长、区委书记
史志军指出:
一、民营经济贡献巨大、功不可没
二、实体经济倍受关注、机不可失
三、民营企业要探索新路径、增创新优势
四、党委政府要展现更强担当、营造更好环境
武进过去的辉煌离不开民营经济贡献支撑,武进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民营企业发挥作用。希望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,勇于开拓、锐意进取,全力增创民营企业竞争新优势,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,为加快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武进做出更大贡献!
区长
戴士福指出:
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,严格落实政策措施,政企同心共谋发展。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维护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,保障企业的合法权利,弘扬企业家精神,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希望广大企业家树立远大目标,继续发扬“四千四万”的创业文化和“勇争一流”的阳湖精神,传承敢于创新、善于管理、精于实干的优良传统,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。
记者丨鞠燎原 陆新
加快民营经济发展,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武进
责编: fenglina